江苏盈思达投资有限公司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新闻动态>行业资讯

烧钱后的反思:资本和客户谁才是上帝

发布时间:2016-11-16 09:14:01浏览次数:1031
  都说互联网创业既要会融资也要敢烧钱!
  不过就在今天(11.6),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发布全员内部信,他反思了乐视的烧钱扩张模式,决定停止烧钱!
  现在的创业圈,仿佛获得大额融资是一个极其荣耀的事情,而在上市这个问题上,很多企业也争先恐后,甚至一副敲一把钟就死而无憾的态势。
  58同城的CEO姚劲波甚至断言:现在企业不融资能成功?不可能!
  可是这样拼命融资、烧钱,真的是通往商业成功的不二法门吗?
  踏踏实实做企业,老老实实赚营收真的没有前途吗?
  《互联网创业要向实体企业学些什么》系列之三
  一、先向传统企业学习,看看不融资的实体企业是什么模样?
  1、华为:客户至上
  在世界500强中,华为是唯一一个没有上市的企业,而其掌门人任正非也曾明确表示未来5至10年内,既不考虑上市,也不考虑通过合并、兼并、收购的方式进行资本游戏。他甚至在摩根士丹利(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公司,中国电信、联通上市都有它参与其中)首席经济学家率团队访问时拒绝出面会见。
  对此,摩根士丹利方很是失望:他拒绝的可是一个3万亿美元的团队。而任正非对此的回应是:他又不是客户,我为什么要见他?如果是客户的话,最小的我都会见。他带来机构投资者跟我有什么关系呀?我是卖设备的,就要找到买设备的人……
  他告诉团队:华为不需要亲资本文化,而要培育客户文化。
  2、vivo:本本分分
  在科技领域,很少公司会如vivo一般低调:这家公司没有高估值,不融资,也不求上市,反而是时时把“本分”挂在嘴边。它的创始人兼CEO沈炜表示,vivo不会因为某个产品有市场需求就去做,只想本本分分做好手机,成为一个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品牌。
  对于一些企业的上下游垂直整合策略,沈炜也提出了异议,他认为垂直整合风险是巨大的。“上下游副业的投资完全是建立在主业高速发展上,一旦主业失速,整个产业就崩塌了。所以我特别反对上下游垂直整合。手机行业表面上是做制造业,本质上是做消费品。而我最懂的只有消费品,所以不会做别的。”
  在沈炜看来,在这个躁动的年代,坚持、踏实、本分显得弥足珍贵。做人做事要本本分分,该怎么样就怎么样,不要夸大其词。
  3、老干妈:做好本行
  不贷款、不融资、不让别人入股,也不去参股、控股别人。在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看来:“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,有钱你就拿,把钱圈了,喊他来入股,到时候把钱吸走了,我来还债。”
  老干妈不贷款、不融资的底气,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司数十亿元的现金流。从艰辛起家时向玻璃瓶厂几十元的零散采购,到如今超过千万元的日销售额,老干妈坚持现款现货的原则,就连收购农民的辣椒也不例外。陶华碧曾说,“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,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”。
  “有多大本事做多大的事”是陶华碧接受公开采访时多次提及的原则。在陶看来:“我做本行,不跨行,就实实在在把它做好做大、做专做精。钱再来得快,也不能贪多。”
  二、互联网创业为什么一定要融资?
  有人这样解读:免费服务是互联网企业的一大特征,他们的商业模式不是传统的基于成本的商业模式,而是基于用户量这个指标。在用户量达到一定数目之前,所谓的盈利都是不可能的。所以需要前期大量的投入进行用户积累的工作,风投的意义正在于此,前期利用其资金,发展用户,达到盈利水平。
  任何领域的创业都要考虑赚钱的事情,但和很多传统生意不同,互联网创业的成功是产品、模式等多种因素的成功,而这些成功了之后才是商业的成功。
  有人说如果你创业的目标就是赚多少钱并一开始就想着怎么赚钱,你是很难成功的。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庞大的用户群基础上,而这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培育,没有大梦想的人能做成大事?
  你看国内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哪个是一开始就赚钱,甚至是一开始就想到怎么赚钱的?如果李彦宏、马化腾、马云们刚开始就想着赚钱,他们会有现在的成就?
  互联网公司都不愿意谈钱,不愿意谈盈利,谈盈利好像就变得有点目光短浅了。但我个人觉得这只是个表象,互联网公司也得赚钱,只不过是为了扩大市场,把盈利的时间往后推迟了而已。
  企业的本质是盈利,为未来的更大盈利而放弃短期的利益,不等于不知道怎么叫盈利,免费是在互联网企业中间一个最大的陷阱。
  三、有没有不融资也很成功的互联网企业?
  7年不融资:掌阅的4.8亿用户是怎么来的?
  掌阅科技CEO成湘均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:我的世界大部分时间就做两件事 —— 自己看书和更好地让别人看书。
  在动辄融资过千万、现象级产品一夜爆红的互联网世界,掌阅足够低调和另类:7年的时间掌阅没有融资,但它到现在已经积累了4.8亿用户和1500万的日活跃用户,拥有畅销、生活、文学等的优质图书数字版权35万册,2016年发行10亿册。
  在成湘均看来,阅读不能太商业化,产品大于商业,这也是掌阅不愿融资的原因。目前来自付费用户的收入足够支撑掌阅的良性运转,包括每年购买版权的3亿元投入。
  在免费模式盛行的国内互联网市场,要做一款收费的数字图书分发平台,不是件容易的事。用成湘均的话说,过去7年掌阅走了两条最艰苦的路:一是正版,二是付费。
  在7年前掌阅ireader刚刚成立时,用户还处在诺基亚盛行的功能机时代,那时数字化的阅读并不被看好。他对记者回忆,当掌阅去找出版社谈版权时,得到的回应往往是:谈什么版权,我们哪有时间跟你们整理版权?
  很多出版商对版权这块意识不强,去谈版权这条路特别艰苦,成湘均说。与此同时,由于创业初期掌阅通过免费的方式做电子书,尽管每日活跃用户过了千万,但是花了大量的钱购买版权,日子过得艰难。掌阅只有数字阅读,成湘均说:我们咬着牙问自己一个问题,到底要1000万的免费用户,还是要100万的付费用户?
  最终,为了生存,掌阅选择了100万的付费用户。在这个过程中,掌阅的产品逐渐完善,如从排版错别字到不放广告等。对于只有300多人的掌阅来说,技术人员占比达到1/3。他们的工作不仅是提供好用的App,还要提供把书籍从pdf初始版本变成精装电子书的系统化支持,例如掌阅可以加入图片、音乐、视频等多媒体的电子书引擎,独立开发就花去约一年的时间。
  坚持付费一段时间后,用户付费模式逐渐进入正轨,现在掌阅每天付费的用户有几百万。7年时间,掌阅几乎全部的收入都来自于这些付费购买电子图书的用户。
  正版付费不仅是盈利模式,更是最基本的商业底线。
  2年不融资: 17769名付费学员是怎么做的?
  2013年10月,他们悄悄推出了《和秋叶一起学PPT》在线课程内测,两年后,这门课程已经做到了17769名付费学员的规模。
  他们进入在线教育这个行业的时候,正是投资人满天飞的年代,一个项目启动都是伴随着几千万融资,好像拿不到投资,得不到资本认可的项目就不是好项目。
  他们当时也想过融资,最后他们还是坚持认为只要开发出真正能帮助大家学习的课程,不断打磨好课程,市场会用脚投票。
  做生意应该先自己努力做好产品,然后找到渠道接近客户,一手交钱一手交货,慢慢做口碑,慢慢做品牌,哪里有那么多项目是需要先融资做平台的?
  好好研究你的客户,研究你的产品,研究你的市场,研究你的对手,这不是一个创业者最应该做的工作吗?
  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听投资人讲?
  就因为他们有钱?
  他们会比你更了解你的客户?
  他们比你更愿意实现你的梦想?
  他们比你更懂实现梦想需要的节拍?
  退一万步讲,就算你有运气遇到经验丰富的投资人,那问题是你的梦想如果没有别人的钱,就无法赚到钱,这还算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吗?
 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该是比过去的生意更容易赚钱的模式,而不是先不赚钱、未来赚大钱的模式。
  哪里有那么多生意是需要先大量投入资本,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,然后等你做大,玩“成王败寇”的游戏? 一个草根创业者成功的出发点,我认为就是要少想用别人的钱去改变世界,第一你借不到钱,第二你借不起这钱(卖身的代价从来就不会低)。
  好的生意,永远是老老实实研究你的消费者,研究你的市场,研究你的产品,研究你的渠道,研究你的促销,传统的4P不会过时。
  只要是用户愿意支付的业务,总是可以有现金流的,而且应该是能够很快培养用户购买习惯,变成盈利的模式。
  只要得到用户的支持,我们就有信心继续发展下去,我想我还是先做一家不融资也能活下去的企业。等冬天过去,我们还是活得很好,也充分锻炼了自己的御寒能力,我们再去和资本来一个春天的约会,是不是更好?
  结语:
  是否融资只是互联网创业的一个选项,而非必选项。如何踏实、本分、专注才是创业成功的必修课。
  当然了,你不融资了,也就不用担心什么资本寒冬了。
分享到: